今天,我们很荣幸的邀请到了安徽省作家协会主席、安徽省文联副主席、国家一级作家、省委宣传部“六个一批拔尖人才”——许辉来我院开展《文学的魅力》专题讲座。
晚饭时间,我们在学校的食堂见到了许辉主席,据说他是主动要求去学校食堂吃一下学生餐。第一眼望去,就感觉到他是一个非常安静的人,一个眼睛里充满睿智,笑容里充满慈爱的人。而在随后的采访当中,更是感受到了他的恬淡与温情。他,并不是呼啸的寒风,给人寒意;而是暖阳中的春风,融化心坎。
问:是什么原因开始让您走上这条文学之路?
我认为走上这一条道路,首先是源于自己对于文学的喜爱和兴趣。上小学时我就比较喜欢阅读文学作品,而到了初中与高中我就自己开始尝试写作。那个年代其实是不提倡学习,不提倡探索和文学的创造,只提倡文学的革命和革命的文学。但是,当时的我对文学的热爱是发自内心的,是无法用外力控制的。也就是那个时候,凭借着年轻人的热血和冲动,凭借着对文学的热爱与向往,踏上了文学之路,开始写出一些带有浓厚生活气息的诗歌,在文学的领地里越走越深,越走越远。
问:在您诸多作品中您最印象深刻的是哪一篇?
我印象最深的是一篇名为《碑》的短篇小说,一开始《碑》是一个长篇小说的开头,发表后得了一些文学奖,还翻译成外文,收入到许多种文选选集之中,成为高校研究生入学考试的50分试题,也是高考的一个大试题。
问:您还能想起创作这篇作品时你当时的状况么?
短篇小说《碑》原来是一个长篇小说的开头,开头写好后,整个长篇并没有延续下去,就放在那里了。而这篇小说的灵感主要来自于当时自己住在淮河流域,有一次路过一个地方,那个地方的石头就是做碑的材料,凑巧看到这样一个墓碑,具体写的什么我也记不清楚了,反正是一个合墓碑,埋葬得是女儿和妻子,立碑的人则是丈夫或者说是父亲。就是因为这个才写下了这样一个开头,本来这篇文章都遗忘在那儿了,凑巧的是《芒种》的主编常柏祥先生来约稿,我就找出了这边文章,稍加修改就寄过去了。《碑》很快就在《芒种》头条发表出来,很快又被《小说月报》转载。
问:现在的年轻人都是比较浮躁的,上一次读到您的《<道德经>里的桃花源》,感到一种“静”,您是怎样在这快节奏的生活中做到这一点?
《道德经》就是教人安静的,要像水那样,沉稳,包容,心胸宽广,不争一时一地,不争一得一利。如此这般,才能成就安详,自在,静怡的心境,才能过好我们的人生。
在《文学的魅力》讲座中,许辉用四句话告诉大家,文学创作其实就像说话一样,把自己想说的话换一种方式用文字表现出来。
①人人都可以成为作家。
您说每个人对文学都有一种莫名的感觉,也就所说的文感。你说文学创作其实就是缄默知识的把握与运用,生活其实就是个大的素材,一个会享受生活的人,自然而然地也就会创作。人的喜怒哀乐,除了语言表达外,文字也是抒发情感的一种方式。
②但文学又有高低之分。
结构,语言,生活,意境,想象,气质,文化,学养等等因素都会影响到您所创造出的文学。
③怎样才能写得更有意境,气质。
Ⅰ.勤读书 Ⅱ.细观察 Ⅲ.善思考 Ⅳ.多写作
④文学的魅力。
Ⅰ.正因为文学既可以低门槛,又可以极其震撼心灵,所以他才充满了魅力。
Ⅱ.我们每个人都可以进行文学创作,哪怕只是在网络上发表了一些见闻,一些想法,那也是一种文学创作。
Ⅲ.文学可以记录你的人生,可以抒发你的感情,可以倾诉你的苦恼,可以展示你的甜蜜,可以帮助你认识社会,还可以增加爱情的温度。
Ⅳ.文学既可以成为一种谋生手段,更能够成为一种陶冶性情的方式。
Ⅴ.如果你有更大的文学目标,文学创作的天地也能达到任你驰骋。
后记:通过这一次讲座,我被许辉老师那份恬淡与温情,那份难得的平易近人之心深深吸引。在安静的行走,阅读,思考,写作中,用温存的笔墨,不紧不慢的把那些微不足道的小事在平实如水的叙述中显现哲理。用文字构筑了一片精神家园,在文字中释放了自己的情怀,同时也在文字中得以休憩。我想在这样一个夜晚,我院的很多学生也跟我一样把你当作榜样,把你当作我们前行的动力,你对那种清静自然自由自在的生活追求也让我们向往。
这也许就是他独特的人格魅力,这也许就是文学的魅力!
(作者:蒋闻捷 审稿:唐玮)